现货配资门户单雄信也逐渐成为瓦岗军的重要人物
李世民曾经这样评价自己:“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,退不肖则欲推诸壑,朕见贤者则敬之,不肖者则怜之,贤不肖各得其所。” 这句话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帝王的心态和治国理念。大多数古代的君王都容易心胸狭隘,对待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往往严厉打压,甚至杀戮,而李世民则自认为与众不同。他对贤才极为敬重,而对那些不学无术的人,心中则充满怜悯之情。他认为,贤才不论性格如何,都应当被尊敬,而那些不肖之人,则应当宽容对待。不过,事实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吗?尤其是对待单雄信这个人,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有完全遵循他自己设定的标准。
单雄信,作为唐朝时期的著名人物,曾屡次与李世民为敌。在投降后,李世民竟然下令处死他,这与他一贯以“爱才”著称的形象极为不符。李世民的将领们为此纷纷上前劝阻,但李世民却坚持自己的决定,最终单雄信被杀。没想到,这个决定在259年后竟然对唐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,报应也因此而来。
展开剩余71%单雄信在历史上的评价较低,原因在于他多次易主,最终成为李世民的敌人。通过深入了解单雄信的经历,我们不难发现,他从一位草莽英雄发展成一位割据一方的将军,最后在李世民的命令下丧命,这一过程也充分说明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。根据《旧唐书》的记载:“单雄信者,曹州人也。少骁健,尤能马上用枪,名冠诸军,军号为‘飞将’。” 这足以证明单雄信在战场上有着出类拔萃的武艺,千里之外取敌并非难事。恰逢隋末时局动荡,各方势力争夺帝位,单雄信也逐渐成为瓦岗军的重要人物。
公元617年,李密设局杀害翟让,单雄信做出了一个关键的错误决定。他本应帮助翟让,维护自己的忠诚,但他却选择投靠李密。这一选择,直接导致了他被历史评价为不忠之人。接着,在公元618年,王世充攻打瓦岗军,单雄信在战败后再次做出错误的选择,他投靠了王世充,而李密则带领瓦岗军余部投靠李世民。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。
到公元621年,李世民已经扫荡了大部分敌对势力,王世充也到了穷途末路。如果单雄信在这一时刻选择投靠李世民,他的命运可能会完全不同。然而,单雄信坚持反抗,最终为自己的坚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李世民之所以坚持杀掉单雄信,是因为他认为单雄信三次更换主公,缺乏忠诚和正义。但是,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单雄信的行为和决策,我们会发现他并非外界所说的那种为了活命而背叛的人。
单雄信对朋友有深情,秦琼在困难时,单雄信多次给予帮助。即使在皇纲被押送回京时,单雄信也拼尽全力营救。然而,他对君主则有不同的忠诚。当王世充战败时,单雄信并没有选择抛弃他,反而继续支持。正是由于他对朋友和君主的忠诚,当他被捕时,好友徐世绩才会竭尽全力救他。徐世绩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左武候大将军之位,换取单雄信的性命。可惜李世民依然决定执行死刑。在行刑的那一刻,徐世绩用自己的肉体喂食单雄信,并发誓一定会照顾单雄信的家人。
从这些事例中,我们可以看到,单雄信绝不是一个背信弃义、不忠不义的人。他的唯一错误在于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。如果他早早投靠李世民,或许唐朝的历史将会完全不同。然而,李世民最终决绝地杀掉了单雄信,没想到这一步骤为未来的唐朝带来了极大的隐患。
到了唐末,黄巢的起义让唐朝的统治岌岌可危。黄巢于875年发动起义,单雄信的后代也参与其中。至880年,黄巢自立为帝,单雄信的后代更是攻入长安,迫使唐僖宗逃离京城。尽管黄巢的起义最终失败,但它已经给唐朝的根基带来了致命一击。唐朝自此气数已尽,而李世民一手开创的“贞观之治”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最终,唐朝于907年灭亡,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随之到来,唐朝的盛世也在历史的车轮中消失殆尽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在线配资公司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
- 下一篇:没有了